rpmbuild spec

rpmbuild spec说明

  1. rpmbuild介绍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顾名思义创建rpm包,它是用来指示转换的源码不定编译成二进制文件的包

    rpm对打包目录有一些严格的层次上的要求.比如:
    如果你的rpm的版本<=4.4.x,那么rpmbuid工具其默认的工作路径是/usr/src/redhat,这就使得普通用户不能制作rpm包,因为权限的问题,在制作rpm软件包时必须切换到root身份才可以.所以,rpm从4.5.x版本开始,将rpmbuid的默认工作路径移动到用户家目录下的rpmbuild目录里,即$HOME/rpmbuild,并且推荐用户在制作rpm软件包时尽量不要以root身份进行操作

    关于rpmbuild默认工作路径的确定,通常由在/usr/lib/rpm/macros这个文件里的一个叫做%_topdir的宏变量来定义.
    如果用户想更改这个目录名(rpm官方并不推荐直接更改这个目录),可以在用户家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.rpmmacros的隐藏文件,然后在里面重新定义%_topdir,指向一个新的目录名.例如: "%_topdir $HOME/myrpmbuild"
  2. rpmbuild 目录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在%_topdir目录下一般需要建立6个目录:
    * BUILD 编译rpm包的临时目录 %_builddir
    * BUILDROOT 编译后生成的软件临时安装目录 %_buildrootdir
    * RPMS 最终生成的可安装rpm包的所在目录 %_rpmdir
    * SOURCES 所有源代码和补丁文件的存放目录 %_sourcedir
    * SPECS 存放SPEC文件的目录(重要) %_specdir
    * SRPMS 软件最终的rpm源码格式存放路径 %_srcrpmdir

    提示:
    1.执行rpmdev-setuptree会在当前用户家目录下的rpmbuild目录(如果该目录不存在也会被自动创建)里自动建立上述目录
    2.一般我们都把源码打包成tar.gz格式然后存放于SOURCES路径下,而在SPECS路径下编写spec文档.通过命令打包后,默认会把打包后的rpm包放在RPMS下,而源码包会被放置在SRPMS下
  3. rpmbuild相关命令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27
    28
    29
    30
    31
    32
    33
    基本格式: rpmbuild [options] [spec文档|tarball包|源码包]

    //从spec文档建立有以下选项:
    -bp #只执行spec的%pre段(解开源码包并打补丁,即只做准备)
    -bc #执行spec的%pre和%build段(准备并编译)
    -bi #执行spec中%pre,%build与%install(准备,编译并安装)
    -bl #检查spec中的%file段(查看文件是否齐全)
    -ba #建立源码与二进制包(常用)
    -bb #只建立二进制包(最常用)
    -bs #只建立源码包

    //从tarball包建立,与spec类似
    -tp #对应-bp
    -tc #对应-bc
    -ti #对应-bi
    -ta #对应-ba
    -tb #对应-bb
    -ts #对应-bs

    //从源码包建立
    --rebuild #建立二进制包,通-bb
    --recompile #同-bi

    //其他的一些选项
    --buildroot=DIRECTORY #确定以root目录建立包
    --clean #完成打包后清除BUILD下的文件目录
    --nobuild #不进行%build的阶段
    --nodeps #不检查建立包时的关联文件
    --nodirtokens
    --rmsource #完成打包后清除SOURCES
    --rmspec #完成打包后清除SPEC
    --short-cricuit
    --target=CPU-VENDOR-OS #确定包的最终使用平台
  4. SPEC文档的编写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27
    28
    29
    30
    31
    32
    33
    34
    35
    36
    37
    38
    39
    40
    41
    42
    43
    44
    45
    46
    47
    48
    49
    50
    51
    52
    53
    54
    55
    56
    57
    58
    59
    60
    61
    62
    63
    64
    65
    66
    67
    68
    69
    70
    71
    72
    73
    74
    75
    76
    77
    78
    79
    80
    81
    82
    83
    84
    85
    86
    87
    88
    89
    90
    91
    92
    93
    94
    95
    96
    97
    98
    99
    100
    101
    102
    103
    104
    105
    106
    107
    108
    109
    110
    111
    112
    113
    114
    115
    116
    117
    118
    119
    120
    121
    122
    123
    124
    125
    126
    Name:    软件包的名字,后面可使用%{name}的方式引用,具体命令需跟源包一致
    Version: 软件的实际版本号,具体命令需跟源包一致
    Release: 发布序列号,具体命令需跟源包一致
    Summary: 软件包的内容概要
    Group: 软件分组,建议使用标准分组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软件包所属类别,具体类别有:
    Amusements/Games (娱乐/游戏)
    Amusements/Graphics (娱乐/图形)
    Applications/Archiving (应用/文档)
    Applications/Communications(应用/通讯)
    Applications/Databases (应用/数据库)
    Applications/Editors (应用/编辑器)
    Applications/Emulators (应用/仿真器)
    Applications/Engineering (应用/工程)
    Applications/File (应用/文件)
    Applications/Internet (应用/因特网)
    Applications/Multimedia (应用/多媒体)
    Applications/Productivity (应用/产品)
    Applications/Publishing (应用/印刷)
    Applications/System (应用/系统)
    Applications/Text (应用/文本)
    Development/Debuggers (开发/调试器)
    Development/Languages (开发/语言)
    Development/Libraries (开发/函数库)
    Development/System (开发/系统)
    Development/Tools (开发/工具)
    Documentation (文档)
    System Environment/Base (系统环境/基础)
    System Environment/Daemons (系统环境/守护)
    System Environment/Kernel (系统环境/内核)
    System Environment/Libraries (系统环境/函数库)
    System Environment/Shells (系统环境/接口)
    User Interface/Desktops (用户界面/桌面)
    User Interface/X (用户界面/X窗口)
    User Interface/X Hardware Support (用户界面/X硬件支持)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License: 软件授权方式,通常就是GPL
    Source: 源代码包,可以带多个用Source1、Source2等源,后面也可以用%{source1},%{source2}引用
    BuildRoot: 这个是安装或编译时使用的"虚拟目录",考虑到多用户的环境,一般定义为:
    %{_tmppath}/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root

    %{_tmppath}/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buildroot-%(%{__id_u} -n}
    该参数非常重要,因为在生成rpm的过程中,执行make install时就会把软件安装到上述的路径中,在打包的时候,同样依赖"虚拟目录"为""根目录"进行操作.后面可使用$RPM_BUILD_ROOT方式引用
    URL: 软件的主页
    Vendor: 发行商或打包组织的信息,例如RedFlag Co,Ltd
    Disstribution: 发行版标识
    Patch: 补丁源码,可使用Patch1,Patch2等标识多个补丁,使用%patch0或%{patch0}引用
    Prefix: %{_prefix}这个主要是为了解决今后安装rpm包时,并不一定把软件安装到rpm中打包的目录的情况.这样,必须在这里定义该标识,并在编写%install脚本的时候引用,才能实现rpm安装时重新指定位置的功能
    Prefix: %{_sysconfdir} 这个原因和上面的一样,但由于%{_prefix}指/usr,而对于其他的文件,例如/etc下的配置文件,则需要用%{_sysconfdir}标识
    Build Arch: 指编译的目标处理器架构,noarch标识不指定,但通常都是以/usr/lib/rpm/marcros中的内容为默认值
    Requires: 该rpm包所依赖的软件包名称,可以用>=或<=表示大于或小于某一特定版本,不同软件名用空格分开,例如:libpng-devel >= 1.0.20 zlib

    还有例如PreReq、Requires(pre)、Requires(post)、Requires(preun)、Requires(postun)、BuildRequires等都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依赖指定
    Provides: 指明本软件一些特定的功能,以便其他rpm识别
    Packager: 打包者的信息
    scription 软件的详细说明

    #spec脚本主体
    spec脚本的主体中也包括了很多关键字和描述:
    %prep 预处理脚本
    %setup -n %{name}-%{version} 把源码包解压并放好
    注:可根据你的源码的名字格式,来确认解压后名字的格式,否则可能导致install的时候找不到对应的目录
    通常是从/usr/src/redhat/SOURCES里的包解压到/usr/src/redhat/BUILD/%{name}-%{version}中
    一般用%setup -c就可以了,但有两种情况:一就是同时编译多个源码包;二就是源码的tar包的名称与解压出来的目录不一致.此时,就需要使用-n参数指定一下了
    %patch 打补丁,通常补丁都会一起在源码tar.gz包中,或放到SOURCES目录下.一般参数为:
    %patch -p1 使用前面定义的Patch补丁进行,-p1是忽略patch的第一层目录
    %Patch2 -p1 -b xxx.patch 打上指定的补丁,-b是指生成备份文件
    ◎补充一下
    %setup 不加任何选项,仅将软件包打开。
    %setup -n newdir 将软件包解压在newdir目录。
    %setup -c 解压缩之前先产生目录。
    %setup -b num 将第num个source文件解压缩。
    %setup -T 不使用default的解压缩操作。
    %setup -T -b 0 将第0个源代码文件解压缩。
    %setup -c -n newdir 指定目录名称newdir,并在此目录产生rpm套件。
    %patch 最简单的补丁方式,自动指定patch level。
    %patch 0 使用第0个补丁文件,相当于%patch ?p 0。
    %patch -s 不显示打补丁时的信息。
    %patch -T 将所有打补丁时产生的输出文件删除。

    %build 开始构建包
    在/usr/src/redhat/BUILD/%{name}-%{version}目录中进行make的工作,常见写法:
    make %{?_smp_mflags} OPTIMIZE="%{optflags}"
    都是一些优化参数,定义在/usr/lib/rpm/marcros中
    %install 开始把软件安装到虚拟的根目录中
    在/usr/src/redhat/BUILD/%{name}-%{version}目录中进行make install的操作.这个很重要,因为如果这里的路径不对的话,则下面%file中寻找文件的时候就会失败.
    常见内容有:
    %makeinstall 这不是关键字,而是rpm定义的标准宏命令.也可以使用非标准写法:
    make DESTDIR=$RPM_BUILD_ROOT install

    make prefix=$RPM_BUILD_ROOT install

    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的%install主要就是为了后面的%file服务的.所以,还可以使用常规的系统命令:
    install -d $RPM_BUILD_ROOT/ #建立目录
    cp -a * $RPM_BUILD_ROOT/

    %clean 清理临时文件
    通常内容为:引用
    [ "$RPM_BUILD_ROOT" != "/" ] && rm -rf "$RPM_BUILD_ROOT"
    rm -rf $RPM_BUILD_DIR/%{name}-%{version}
    ※注意区分$RPM_BUILD_ROOT和$RPM_BUILD_DIR:
    $RPM_BUILD_ROOT是指开头定义的BuildRoot,而$RPM_BUILD_DIR通常就是指/usr/src/redhat/BUILD.其中,前面的才是%file需要的.
    %pre rpm安装前执行的脚本
    %post rpm安装后执行的脚本
    %preun rpm卸载前执行的脚本
    %postun rpm卸载后执行的脚本

    %preun %postun 的区别是什么呢?
    前者在升级的时候会执行,后者在升级rpm包的时候不会执行

    %files 定义那些文件或目录会放入rpm中
    这里会在虚拟根目录下进行,千万不要写绝对路径,而应用宏或变量表示相对路径.如果描述为目录,表示目录中除%exclude外的所有文件.
    %defattr(文件权限,用户名,组名,目录权限) 默认是 %defattr(-,root,root,-)
    %exclude 列出不想打包到rpm中的文件
    注意:
    1.%{buildroot}里的所有文件都要明确被指定是否要被打包到rpm里
    2.如果声明了%{buildroot}里不存在的文件或者目录也会报错
    3.如果%exclude指定的文件不存在,也会出错的

    %doc
    关于%doc宏,所有跟在这个宏后面的文件都来自%{_builddir}目录,当用户安装rpm时,由这个宏所指定的文件都会安装到/usr/share/doc/name-version/目录里。

    %changelog 变更日志
    * date +"%a %b %d %Y" 修改人 邮箱 本次版本x.y.z-p
    - 本次变更修改了那些内容
  5. SPEC文档中常用的几个宏(变量)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. RPM_BUILD_DIR:    /usr/src/redhat/BUILD
    2. RPM_BUILD_ROOT: /usr/src/redhat/BUILDROOT
    3. %{_sysconfdir}: /etc
    4. %{_sbindir}: /usr/sbin
    5. %{_bindir}: /usr/bin
    6. %{_datadir}: /usr/share
    7. %{_mandir}: /usr/share/man
    8. %{_libdir}: /usr/lib64
    9. %{_prefix}: /usr
    10. %{_localstatedir}: /usr/var